首页   ·   新闻   ·   通知公告   ·   正文

资助率58.82%!我院2019年度喜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发布时间:2019-09-16浏览量:2023

8月16日,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我院国自然立项总数再创新高,共申请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9项,中标率高达56.25%(校整体资助率23.02%)。立项数较去年同比增长125%,立项直接经费575.5万元,在复旦大学新型院系/科研机构中排名第一,较去年同比增长469.7%;重点、面上、青年、外青等各类项目同步发展,其中重点项目中标1项;青年基金申请5项,中标4项,资助率高达80%,在申请5项以上的本部院系中排名第二 (校本部青年项目整体资助率38%);入围国际合作基金项目2项,资助率100%(全校25人申报,4人中标,我院两名外籍教师全部中标)。

申报获资项目名单如下:

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赵兴明

面向脑疾病的人体肠道微生物组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重点项目

张捷

人类智能的动态脑网络机制、建模及调控

面上项目

王鹤

基于多尺度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机制研究

面上项目

Deniz Mihaylov Vatansever

Plastic Brains: Investigating Exper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 in the Human Functional Connectome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Luis Pedro Coelho

Modeling the morphology of oceanic plankton as a function of its environment using deep learning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郭垚

数据驱动的非贝叶斯认知网络动力学演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肖晓

疼痛-抑郁共病神经环路的优先级效应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曹淼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婴幼儿脑功能模块化发育模式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耿馨佚

肌张力障碍基底节环路的长时程动态神经解码和深部脑刺激作用建模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重点项目

赵兴明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取得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及其在类脑智能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和Bioinformatic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20余位IEEE/ACM Fellow在内的国际同行引用逾千次,2017年以第一完成人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是IEEE的高级成员,IEEE SMC 系统生物学技术委员会和ACM SIGBio China的联合主席。此外,赵兴明教授还是 IEEE/ACM TCBB、Neurocomputing等期刊的客座主编和编辑成员。

面上项目

张捷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兴趣为利用复杂网络、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和模式识别/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大脑信息处理机制,人类智能和脑疾病,和其他复杂系统。2008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获“香港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为牛津大学“系统建模分析与预测”实验室荣誉成员。发表SCI论文60余篇,发表杂志包括PNAS,Brain,Physical Review Letters,Cerebral Cortex,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等,谷歌学术引用2700余次。2篇入选ESI全球top-1%高引用论文。其中2016在Brain发表的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工作被选为封面文章。美国2014年麦克阿瑟奖得主Bassett教授专门为此在Brain撰写了评论文章。

王鹤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从2002年开始从事磁共振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其学术背景是磁共振物理,擅长磁共振序列研发和图像重建及后处理。他曾经在GE和Philips研究院工作8年,一直从事磁共振成像科研工作,是《J Magn Reson Imaging》、《Front Neurosci》、《Front Neurol》和《BMEOL》等杂志的审稿人。他从事的课题包括脑卒中影像解决方案、磁共振弥散成像、磁敏感成像、微血管成像、肿瘤灌注定量和磁共振弹力成像等,成果包括30多篇SCI论文及30多篇ISMRM及RSNA国际会议论文以及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他的科研兴趣包括磁共振成像方法与重建、脑血管病影像学、肿瘤影像组学、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等。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Deniz Vatansever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2016年在剑桥大学认知与意识脑成像实验室获得临床神经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约克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现代的认知、计算以及临床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探究脑网络与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课题是利用大量认知心理行为以及脑功能结构成像技术来研究人脑默认网络的功能,探究默认网络在大脑信息处理机制中的功能与作用。以第一作者在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Human Brain Mapping 、Neuroimage等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Luis Pedro Coelho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一直利用大数据的方法从事生物学研究。尤其专注于利用元基因组及荧光显微图像法对微生物群体进行分析。加入复旦之前,路易斯.佩德罗.科埃略一直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Peer Bork院士组中从事博士后研究。路易斯.佩德罗.科埃略师从Bob Murphy并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Prof Arlindo Oliveira在Instituto Superior Técnico in Lisbon获得硕士学位。在Nature、Science和eLif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开发多个生物图像处理和微生物组学数据分析软件包。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郭垚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系,具有深厚的数学背景,擅长模型的搭建、理论公式的推导、以及编程数值模拟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博士阶段的关于动态网络下的系统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工作,在控制领域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上以常文的形式发表(第一作者)。博士后阶段留学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约克大学,在加拿大首席应用数学家吴建宏老师的指导下,从事有关生物数学方面课题的理论研究,对生物数学背景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了解。同时,从事的关于具有传染病模型生物背景的带有时滞的切变系统相关方面的工作,在方程领域的重要期刊《Journal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上发表(第一作者)。另外,申请者的其他工作还包括:在非线性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Chaos》上发表的关于动态网络同步性研究的文章一篇(第一作者),在物理学领域的重要期刊《Europhysics Letters》上发表的关于时滞方程稳定性研究的文章一篇(第三作者),以及在物理学领域的重要期刊《New Journal of Physics》上发表的关于快速切变系统的研究的文章一篇(第一作者)。

肖晓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物工程学士学位,并免试保送进入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于复旦大学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后,进入耶鲁大学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综合使用认知心理和行为检测、离体和在体神经电生理记录、分子基因工程改造、双光子成像和机器学习等多学科研究手段,针对疼痛相关负面情绪和记忆的分子细胞机制、以及情感障碍和认知缺陷行为模式下神经环路结构稳定性和突触可塑性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以第一作者在神经生物学权威期刊: Cell Reports,Cerebral Cortex,Pai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science Biobehavoral Reviews等多次发表研究论文。自2016年起任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和 CPQ Medicine编委,并担任Scientific Reports,Neurobiology of Aging,Hippocampus,Journal of Pain等SCI期刊审稿人,并于2017年作为会议秘书共同组织美国Keyston Symposia: Synapse and Circuits会议。

曹淼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201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6-201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计算方法,脑发育,神经发育和精神疾病。最近五年来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4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Trends in Neuroscience, Cerebral Cortex 等期刊发表论文 8 篇, 影响因子 5 以上的 4 篇, 论文被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等国际顶尖期刊多次正面引用, SCI 总引用 485 次,单篇最高 SCI 引用 139 次。

耿馨佚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临床神经生理学、神经信号处理、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等相关领域研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揭示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的神经电生理机制和开发智能神经调控策略,以及探索人脑基底神经节的感觉、运动、认知等功能的神经电生理学机制。近五年在Neurobiology of Diseases,Clinical Neurophysiology,Frontiers in Neurology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1 篇(SCI 收录论文6 篇)。其中,以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 收录论文3 篇。其中发表在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关于脑深部电刺激术中核团功能区空间定位的研究被该杂志选为当期封面文章。申请人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1 项,以共同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1 项。主持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 项,申请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海外留学基金1 项,在英国牛津大学工作一年。